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接受高等教育無法改善家計?

高等教育的功能,從國家的角度是培育人才,從社會的角度是促進社會流動,從家庭的角度是改善家庭生計。一般認為,高教育程度,促成高就業和高薪資,自然造就富裕家庭,但結果必然如此嗎?



在這裡,我們從一個有趣的指標來觀察: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所謂恩格爾係數,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經驗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動提出這一看法: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將會下降。恩格爾係數是用來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標。基本而言,恩格爾係數在百分之三十以下,都可定義為富足。恩格爾係數愈低,表示家庭富足程度愈大。




以我國96年度各縣市的恩格爾係數為例,恩格爾係數低於百分二十的宜蘭縣、苗栗縣,都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富足地區,有趣的是,這兩個地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卻是偏低。也就是說,恩格爾係數最低的兩個地區,都不是高等教育人口集中之所在。反觀像台北縣市、新竹市、台南市這些高等教育普及的縣市,家庭富裕的程度反而不如預期。 (國發所碩專二,p97341003,林隆瑲)

探討影響台北市學生成績表現的相關因素


根據台北市教育局公佈的一項資料「臺北市國中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顯示,台北市各區國中應屆畢業生考上公立高中的比率,以中正區、大安區、松山區和大安區的比例最高,而這四區中亦有所謂的「明星國中」,如:中正國中、敦化國中和金華國中等,家長們皆希望將孩子送進這些學校就讀,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成績表現。但究竟學生的成績表現是因為進入好的學校就讀,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呢?

本文將依據台北市政府公佈的各行政區資料,經挑選後,將人口老化指數、受大學教育以上之人數、刑案發生率、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外配人數和原住民戶數等相關數據做探討,希望能瞭解各區的學生成績表現,可能受到上述哪些因素影響。


觀察傳統迴歸模式 (OLS) 的結果得知,人口老化指數、刑案發生率、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和外配人數等四項社會經濟因子,與資料的符合程度約為一半( R²=0.45),有部份共線性的問題(Condition>30),顯示變數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如就各獨立變數來看,皆無達到顯著水準。
探討此次分析的問題,應是樣本數過少,相關資料不易取得,導致無法明顯判斷影響因素。由於教育部的政策為常態化教學,希望避免有過多的明星學校光環外;再加上目前學生升學表現已被認定為是個人隱私,所以關於學生成績表現的數據很少;本文僅就九十六學年度的應屆畢業生表現分析,較難具有代表性,也不易看出變數的影響性。I(碩專二黃逸純 P97341020)

未婚人口比與性別比例的關係

在97年,15歲以上未婚人口占15歲以上人口之百分比中,台北縣、高雄市、台南市、台北市、基隆市、台中市的比率偏高。那麼這些地區的青壯年不結婚的原因何在?是因為地處都會區,工作繁忙,無暇論及婚嫁?還是都會區的物價高昂,房價飆漲,考量未來小孩驚人的教育費用,沒錢結婚?
再配合97年的性別比率圖,可以發現:上圖未婚率愈高的縣市、性別比率愈低。代表在未婚率愈高的縣市,女性人口的比率愈高。這一方面透露出女性偏好在工商服務業發達的都市,二方面也凸顯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及單身主義。
若將97年的性別比率和未婚百分比做成相關圖,會發現它們之間不僅有關連,而且是是負相關。因此,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多注重婦女或嬰幼兒的福利,以減少都會女性對結婚的遲疑與卻步。(P97341009曾雅新)

所得分佈與教育程度



圖1為財稅中心調查90年的戶均所得分佈圖,採用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的方式分級,全國的平均所得為659.66萬元。由圖中可看出,戶均所得高於平均所得加兩倍標準差之內的地區幾乎集中於都會地區,界於806.48萬至953.30萬元間,計有26各鄉鎮。約有60%鄉鎮(215各鄉鎮)之戶均所得界在低於平均所得加一倍標準差之內,並無鄉鎮低於平均所得加三倍標準差之內。圖中的藍紅分佈,除了城鄉差距不言而喻外,也可看出台灣嚴重的貧富差距。



本文欲進一步探討影響所得的因素,將90年戶均所得與2000年人口普查的”大專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空間分佈狀況詳圖2)進行迴歸分析,R2值高達0.826,從圖中不難發現台灣學歷差異亦反應在城鄉差異上。
倘若將”從事商業者佔總人口比(%)”變數加入迴規模型中,R2值上升至0.866;再將”從事製造業佔總人口數比(%)”變數放入迴規模型中,模型適配度則增加至0.87(詳表);可發現從事製造業人口比對於所得的影響較不顯著。然而進一步將教育程度與從事商業人口比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兩者間具有高度正相關(0.6750),表示教育程度高者選擇從事商業的比例高。因此,光從教育程度人口比就能大致說明所得的分佈狀況。(曾琬瑜,d96544003)

高失業率會助長犯罪嗎?

對於社會或經濟因素,是否會造成犯罪的發生,一直是學者關心的議題。一般而言,犯罪問題的發生,相當程度是因為經濟困難,所謂「飢寒起盜心」,失業衝擊個人和家庭的經濟生活,難免產生犯罪的動機。美國學界早有許多以景氣循環、失業率等因素,來研究犯罪的行為,結果均為正相關。


近年來,台灣也出現類似的研究。我們認為,民國97年,值得特別拿出來探究,因為這一年,國際金融海嘯來襲,造成我國經濟的巨大衝擊,經濟的不景氣連帶導致失業率的攀升,恐對社會各層面產生影響。高失業率會助長犯罪嗎?我們找到一些可能的答案。

查民國97年我國失業率,以南投縣4.4%為最高;宜蘭縣、桃園縣、高雄市、及基隆市次之,如圖示。



而民國97年我國成年犯罪人口率,以花蓮縣最高;南投縣、台北縣、高雄市及嘉義市次之,如圖示。

高失業率會助長犯罪嗎?對照上述資料,可發現民國97年我國高失業率且高成年犯罪人口率的縣市為高雄市、南投縣及花蓮縣,失業率與成年犯罪率呈現正相關。
然而,宜蘭縣失業率排名居前,成年犯罪人口率排名卻在後段;而台北縣失業率低,但成年犯罪人口率排名卻在前段,此種現象,恐與其他因素諸如人口結構、人口密度及警力比例有關,尚有探究之空間。(國發所碩專二林隆瑲,p97341003)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家庭所得與書報文具支出的關係

海角也可以飄香──家庭所得與書報文具支出的關係

家庭的所得愈高,是否其書報文具的花費就相對增多?根據圖表顯示,二者是正相關的關係。例如:台北市的家庭所得高,其花費於書報文具的費用也相對是高的;至於其他如台中、台南、高雄等,也是相對較高花費於書本文具的都市。可見,精神糧食對高所得的家庭是相對重要的。但海角也可以飄香。在圖示中,有兩個縣市例外:屏東、花蓮,其家庭所得偏低,而書報文具的花費卻頗高。這其中可能是屏東、花蓮,頗多退休人仕隱居於此:平淡生活,而樂於高明思想。根據主計處統計,花蓮是全國學歷高而所得低的城市,或可作為佐證。家庭所得與購書文具支出的關係,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台北市的家庭書報雜文具支出的比例為全國第一

95年家計每戶平均書報雜誌文具支出金額是4,184元,占全部休閒娛樂支出比例僅9.59%。就長期趨勢觀察,家庭每戶書報雜誌文具每年平均成長率是6.26%。據調查顯示有四成五(44.5%)的單一書店業者與五成九(58.5%)的連鎖書店分店位於北部地區,與通路業者的區域分布相較,單一與連鎖書店業者展店數在北部地區比例呈現上升趨勢。而台北市不論是單一書店(23.0%)或連鎖書店分店數(23.0%)店數皆為全國之冠。
若與消費者閱讀習慣與消費行為結果做分析,台北市的家庭書報雜文具支出的比例為全國第一。可印證家庭所得與購書文具支出的正比關係。
而由於電子化時代來臨,家庭書報雜誌文具消費支出占休閒娛樂消費支出比例,呈現逐年下滑的現象。這讓人更懷念在書架上流連往返的書店風景。
(國發所碩專二p97341004吳明津)


收入與出生率的關係


從圖示可推知,所得愈高則出生率愈低,二者呈現負相關的情況。
例如:高所得的台北,其出生率遠低於其他城市。西部城市的出生率,遠遠不如東部。
所得高的都市生活,其出生率是相對偏低的。這意味著都市趨向富有和老齡化轉變。當人們越來越富有時,家庭規模也變得更小;反之,收入愈低,家庭人數則相對增加。
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在1789年首次出版的《人口論(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Population)》中危言聳聽地預測,人口增長最終將超越世界食品供應能力。但在工業化席捲包括許多發達國家後,出生率急劇下降;首先是法國,英國緊隨其後,然後是整個歐洲和美洲。台灣的都會似乎也接踵此現象。














高所得的新竹市則有高出生率,


透露了新的律則

我國近兩年來嬰兒出生率跌破千分之9,只有千分之8.96,與日本、韓國相當。根據內政部於今年12月15日公布,98年11月嬰兒出生數為17,556人,平均約每2.5分鐘出生一個嬰兒;折合年粗出生率為9.25‰,較上年同月減少1.55個千分點。就縣市別言,粗出生率最高為新竹市之14.90‰,其次為新竹縣13.15‰,再其次為連江縣12.30‰;最低為基隆市6.83‰,其次為高雄市8.05‰,再其次為屏東縣8.15‰。
這些數據呈現上圖所示,所得愈高則出生率愈低,二者呈現負相關的情況。但有個特例,即新竹市的收入高,而出生率亦居全國之冠。
根據今年中央法新社8月5日公佈的一項研究,當富裕國家跨越某一發展門檻後,出生率下滑現象會出現反轉,打破昔日愈富有國家,出生率愈低的鐵律。其引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的研究報告指出,對於過去長久以來認為生育率和發展之間的負向關係看法,是一個根本性改變。他們發現,平均而言,一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約0.86時,國家的出生率開始觸底,當發展指數接近0.95時,出生率開始回升。
這個研究提供我們對21世紀不同的展望。
從整個社會的長遠發展來看﹐及時調整兒童福利與教育政策,才能樂觀地改進人口增長與國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適當的正向比例關係﹐而能促進社會發展。


(國發所碩專二p97341004吳明津)

澎湖縣的社會增加率在2008年獨占鼇頭?

在97年的社會增加率中,會發現澎湖縣竟然獨占鼇頭,代表在這一年中,遷入人數減去遷出人數,占該縣人口相當的比率。但是,澎湖縣吸引人口遷入的誘因何在?新竹縣市、台南縣市有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市、嘉義市是附近區域的都會區;台北縣、桃園縣有工業區;宜蘭縣在雪山隧道開通後,吸引台北人前往居住。
接著看96年的社會增加率,澎湖縣的社會增加率不及新竹縣、桃園縣、台中市。

再看95年的社會增加率,澎湖縣竟然敬陪末座。但是,才不過兩年的光景,澎湖縣卻在97年的社會增加率中躍居首位,是因為澎湖的旅遊業急速興盛嗎?

若同時配合97年青壯年人口比率,會發現澎湖縣的青壯年比率並不突出,代表澎湖不像工業型縣市或都會型縣市,能夠吸引大批就業人口,加上適逢經濟不景氣,旅遊人氣銳減,澎湖的社會增加率從何而來?原來,澎湖在97年先後舉辦博奕公投、縣市鄉鎮長選舉,因為媒體渲染,爭議性大,加上競爭激烈,於是帶動遷戶籍回澎湖的風潮。(P97341009曾雅新)

台灣各鄉鎮市人口移動與空間相關性之探討

在探討人口遷徙時,時常提到「推力—拉力理論」,這也是人口地理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所謂的推力因素,乃是指促使人們離開居住地的負面因素,譬如缺少工作機會、就學機會、結婚機會,缺乏天然資源、治安差、或天然災害等,都可能促使人們產生遷移的念頭 ,即為推力因素。而「拉力」則是指吸引人們遷往新目的地之正向因素,例如較佳的工作、較高收入與教育環境、良好的居住品質或生活條件等 (Bouge, 1969)。
承前述理論,以民國95年度各鄉鎮市遷出總人口繪製LISA圖,檢視臺灣各鄉鎮市之空間相關性(如圖一),可以看出中南部及東南部山區是人口移出的熱區,而大台北都會區的移出人口則相對較低,其推力、拉力因素應與就學及工作機會有關。另透過Moran’s I分析,Moran’s I =0.5848,亦可證明人口遷出呈空間自相關(如圖二)。
(國發所碩專二 p97341016蔡孟儒)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我國婦女平均生育年齡的空間聚集現象

我國少子化問題愈趨嚴重,究其原因,除了生育率偏低,離婚率提高,亦包括男女初婚年齡上升、女性生育年齡偏低等因素。根據2005年國民健康局調查資料顯示,國人對於婚姻和生育態度改變,20-39歲未婚民眾不願意結婚的主要原因,以「經濟條件不佳」為主,其次,則是「享受單身生活」;而對生育的態度已從過去的「養兒防老」轉變為今日的「重視個人的自由與享樂」;對於養育子女的機會成本,也由過去的「多一雙筷子」轉變成現今的「養育子女的教育成本過高」。

由於價值觀改變,造成我國人口結構面臨很嚴重的問題,固本文想探討女性對於婚姻和生育的態度是否會受到其所處的環境影響,藉由分析「女性平均生育年齡」空間分佈,了解有無空間聚集現象,或僅只是空間隨機。

根據右圖,可看出我國都市地區的婦女平均生育年齡偏高,以台北縣市、新竹市、台中市和高雄市區域為主;而中部和花東地區,婦女生育年齡則較為偏低。











再探討婦女平均生育年齡的Moran’s I =0.6534,P=0.001,達到顯著水準。顯示「婦女平均生育年齡」具有空間自相關,所在處與其他相鄰地區有相似的現象,透過LISA圖可看出,台北縣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呈現正的空間自相關;而中部和花東地區則呈現空間負相關,即女性對於婚姻和生育的價值觀,會受到其所處的環境所影響,當身邊的人普遍不想太早生小孩時,會導致自己也不想太早結婚或是生小孩。另外,新竹縣關西鎮、高雄縣茂林鄉、台東縣金峰鄉以及台北縣萬里鄉因與周邊地區有明顯差異,為空間例外,暫不探討。

根據分析結果,都市地區婦女生育年齡偏高,故可透過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改善此情形,進而提高我國生育率,減少少子化的問題。(碩專二 黃逸純 P97341020)

以Geoda軟體繪製髮絲圖探究第四至七屆立委選舉各鄉鎮投票行為


以下將以Geoda軟體繪製髮絲圖(Parallel Coordinate Plot)觀察歷次選舉行為,探究第四至七屆立委各陣營在各鄉鎮得票率是否隨著勝選或敗選結果而有所增減,亦或是有些鄉鎮,不論前次選舉結果為何,對某一政黨的支持度仍維持不變。
在髮絲圖中,每條線代表一個鄉鎮,臺灣有358個鄉鎮,因此圖中共有358條線,當各縣市所支持的政黨維持不變時,大部分線條呈現為垂直線;當各縣市對某一政黨的投票率變化愈大,線條也愈傾斜,對該政黨投票率增加,髮絲圖將向右傾斜,當髮絲圖向左傾斜,表示對該政黨投票率下降。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
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第六屆立法委員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在這場選舉中,民進黨席次大幅增加,成為立院第一大黨;國民黨席次銳減,但與親民黨合計仍然剛剛過半。國會生態的不斷轉變,政治的發展,變成以國民黨和親民黨為主的泛藍陣營與民進黨和台灣團結聯盟為主的泛綠陣營之間的對立。
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其中中國國民黨獲123席,得票率46.43%;民主進步黨獲70席,得票率29.56%;新黨獲11席,得票率7.06%。另外民主聯盟獲得4席;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獲得3席;建國黨1席;新國家連線1席,無黨籍人士12席。
由以上四屆立委選舉結果各政黨得票情形與髮絲圖呈現情形作分析(參看圖1 藍營第四至七屆立委選舉的髮絲圖、圖2 綠營第四至七屆立委選舉的髮絲圖):第四屆至第五屆立委選舉中,綠營得票率有大幅增長,故髮絲圖的走向明顯偏向右傾斜,藍營的髮絲圖偏向較靠左,但不算明顯。第五屆至第六屆立委選舉中,藍綠陣營席次僅差距5.78%,綠營的髮絲圖走向仍屬較偏右傾斜,但不明顯,藍營的髮絲圖偏向不明顯。第六屆至第七屆立委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藍營的髮絲圖較偏向右傾斜,綠營的髮絲圖明顯偏左傾斜。(by國發所碩專二p97341010楊景雯)

探討立委選舉中廢票率的空間自我相關分析-(Moran’s I、LISA Cluster)







臺灣的民主政治發展史中,選舉活動是人民最直接參與的政治活動之一,民眾透過選舉、投票而完成政治參與的行為,空間上的鄰近性是否會導致地區選舉結果的相似性?地域之間會不會因為比此相鄰而使得投票行為相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空間的確是會影響到選舉結果與投票行為,這是個十分有趣的議題。以下將以第七屆立委選舉情形為例,探討廢票率(L_NV97%)在選舉中的空間自我相關分析。
一、 Moran’s I分析
(一)透過Moran’s I 指數我們可以衡量地區與其鄰近地區的相關程度,如果是正的相關,則代表有空間上的聚集現象,負相關則表示有排斥現象。不同的鄰近定義,計算出來的Moran’sI 值大小會不同。如果界定鄰近的距離不斷擴大,依序算出不同的Moran’s I 值,則可觀察不同的鄰近定義對Moran’s I值的影響。
(二)Moran’s I之檢定Ho(虛無假設):沒有空間自相關,Moran’s I=0,即空間隨機。Hi(對立假設):有空間自相關, Moran’s I ≠0,即空間不隨機。
(三)Moran’s I值結果一定介於-1到1之間,大於0為正相關,小於0為負相關,值越大表示鄰近樣本的相關性愈強,空間分佈的相關性越大,亦即空間上有聚集分佈的現象。
(四)本案所探討的廢票率之Moran’s I值為0.1291,大於0為正相關,亦即有空間鄰近相關之情形,並非呈現隨機分佈。若列出歷次選舉之廢票率之Moran’s I值,若數值皆大於0,則顯示廢票率在某些地區是呈現空間聚集。
二、LISA Cluster 圖
(一)LISA Cluster 圖將達到顯著水準的地區,依其類別以不同的色塊區分出來。LISA Cluster 可對照Moran’s I 散佈圖觀察,愈遠離原點者愈可能達顯著水準。
(二)LISA Cluster 圖,可以簡單區分為2大類:1、正相關表示空間的穩定區,High-High,Low-Low。2、負相關表空間不穩定區,Low-High,High-Low空間歧異。
(三)本文所探討的廢票率之LISA Cluster 圖顯示,深紅色(熱區)與深藍色(冷區)的區域作比較,呈現北部(台北、桃園)與南部(屏東)、東部(台東)之分別,可解讀為北部(台北、桃園)選民的廢票率情形較低且有空間鄰近相關特性;南部(屏東)、東部(台東)選民的廢票率情形較高且有空間鄰近相關特性。(by國發所碩專二p97341010楊景雯)

刑案發生率與人口密集之關係

圖一 93年 刑案發生率(每十萬人口中刑案發生件數)


圖二 93年人口密度(平均每一平方公里之人口數)


圖一及圖二以我國93年刑案發生率及人口密度為指標,繪成台灣縣市指標圖。由圖一可看出刑案發生率較高集中在臺北基隆.新竹.嘉義等縣市,花東地區相對較少刑案發生.圖二可看出人口集中於台北縣市台中及高雄等地區,同樣的花東地區人口較不密集.
由兩張圖例顯示出刑案發生率和人口密集度確實有很高的相關性,和其中必有相互影響之變因,此亦為一項值得探討之議題;社會學提到所謂的人口理論,人口密集會造成人們的陌生感增加,故兩者互相影響為正相關.
(R97341015 國發二 黃國虹)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我國每戶所得鄰近關係之探討
一般認為居住於大都市者的所得較高,或是人們為了追求較高的收入而移居到大都市,不論何者為因何者為果,在刻板印象中,有錢人大多聚集在大都市中。以下分析以92年財稅資料中心之我國358個鄉鎮平均每戶所得為例,探討所得之空間自相關及擴散效應。
圖一





圖二






圖三

以圖一可看出我國所得空間聚集分別集中在台北縣市、高雄市、台中市及新竹市4大都會,意即該地區平均所得較高,其鄰近地區亦較高,呈現正相關。反之,呈現負相關者,則集中於東部及中央山脈之鄉鎮,可見該地區所得較低,其鄰近地區所得亦較低。另外,呈現該地區所得低而鄰近高的,則有台北縣石碇鄉及萬里鄉等地區,推測應該係該地區鄰近台北縣市較發達地區。而呈現該地區所得高而鄰近低的,則有台中縣大甲鎮等地區。另依圖三數據,本研究之Moran`s I=0.6482,故可拒絕虛無假設,即空間有自相關,非呈隨機分布。(碩專二 p97341011 林佳鋒)







出生率,性別比


性別比一直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亞洲國家,一直以來有所謂重男輕女的現像。然而在自然的狀態下比例大概是105:100,在華人地區台灣、中國等則會略高一些。Amartya Sen(1990)估計在亞洲有一億的"Missing Women"存在,只因為亞洲國加的重男輕女問題,而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衡將造成未來的婚姻市場無法平衡,大量的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進一步衍生成另種社會問題。在台灣358個鄉鎮的平均為109.31,超出合理的比例,而最高前3個的鄉鎮為'臺東縣長濱鄉131.98,新竹縣五峰鄉130.4與'臺北縣坪林鄉130.1。相對的最低的3個地區為臺北市大安區90.7,臺北市松山區91.02與臺北市中山區91.4,由上圖我們也似乎可以看出較偏遠地區的性別比偏高,而都市化越高的地區則越趨近於正常範圍。此一現象或許也證明了傳統社會,由於務農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會盡量的生男性,而都市地區以服務業知識產業為主對於男性的需求則沒有那麼高。上圖則為95年生育率的分佈情形,顏色越深代表生育率越高,與上段都市地區生育率低農村地區生育率高的推論不謀而合。我們發現,五大都會地區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而偏遠地區如台東等地的出生率顯著的高於其他地區。(r97341054莊宗翰)

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國內三大賣場97年度營業收益來源分析

中國在經歷20年的改革開放之後,人民消費力已經大幅提昇,整個內需市場亦隨國民生產毛額的提高而擴大。隨著兩岸關係解凍,具有中國收益概念的上市櫃公司,再度吸引投資人的目光,其中潤泰全球與潤泰創新依靠轉投資中國大潤發的快速發展成為近來台灣股市中大放光芒的飆股。中國大潤發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甚至擊敗全球量販業大廠威名百貨及家樂福在中國的轉投資公司,擠身中國量販業龍頭。其首席執行官黃明端指出中國大潤發的目標是要持續展店達到1000店,成為中國的威名百貨(Wal-Mart),創造出無限的想像空間。

台灣的量販店一開始由萬客隆獨領風騷,演變至今的三大賣場全面性競爭,除了比品質、比賣場、比商品外,更要比價格。依據統計台灣目前的三大賣場,在全台灣已經開出近100個據點,創造出超過1,000億的營業額,雖然對傳統商店形成嚴重排擠,造成許多小店戶經營上的困境。但也因三大賣場彼此之間為了爭奪市場,努力壓低售價,並依靠龐大的市佔率及通路,向上游供應商擠壓,降低進貨價格,對於穩定國內消費者物價的波動發揮很大的影響。



在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總認為都市的消費水準皆較非都市地區為高,如房價、物價、教育等方面,使得雖然都市地區的家戶所得較高,但生活壓力也隨 之提高;然經過國內通路業者研究,針對部分民生必需物品,如蔬菜水果、日常消費用品等商品研究,都市地區人民卻可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主要肇因於三大量販賣場的彼此激烈競爭。都市地區人口集中,密度高,加上家戶所得遠較非都市地區為高,整體消費能力強,都是吸引大量販店設立據點的因素。如臺北市內湖區的舊宗路地區就匯集了大潤發、好市多及家樂福等批發商進駐,其中大潤發更是開了兩個據點,通路之間彼此殺價搶客,消費者成為最大得利者,可以說是達成了經濟學中所述的「完全競爭市場」,廠商只可以賺取一般利潤。

但非都市地區往往人口不夠密集、所得普遍較低,導致消費腹地不夠支撐量販店的設立,進而維持傳統小店林立的狀況,傳統小店因為銷售能力有限,無法提高議價空間,進貨單價無法壓低,加上營業競爭較小,可以保有小程度的定價能力,使得銷售毛利較高,形成部分民生日常用品售價反而高於都市地區。

經分析,國內三大賣場97年度之銷售額與各縣市平均家戶所得、人口數及各縣市總所得(即平均家戶所得乘以各縣市家戶數)皆呈現正相關,尤其以各縣市總所得的相關係數最大,可以知道與三大賣場的收入呈現顯著正相關。
另以回歸分析,可以看出這三大類因素解釋了銷售額差異的八成五的原因,其中主要對各大賣場銷售額有決定性影響的即各縣市總所得。營業者將本逐利,於設立營業據點時,首要考量即是當地商圈之消費力,是否可以支撐一個賣場,取得足夠銷售額,並且可以形成獲利,擴大市場佔有率。在這種利益出發的考量下,相關貧乏的地區可以獲的供應就會不足,在這種市場經濟機能有所不周全的情況下,政府應該適度介入,如當初的軍公教福利中心或者開放國軍副食品供應站對外營業,以矯正市場失靈狀況。
附註:
Toincome:97年度各縣市總所得,即以各縣市家戶所得乘以各縣市戶數。
Avincome:97年度各縣市平均家戶所得。
zone:各縣市面積。
Totalpeo:97年度各縣市人口數
Revenue:97年度台灣三大量販店之總營業額。


國家發展所:在職專班碩一 龔仕元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台灣外籍配偶的分布



圖表一 外籍配偶人數

台灣社會對於外籍配偶的需求仍居高不下,據內政部統計資料,累計國內的非台籍配偶人數已超過39萬人。從圖表一中我們可以看到,外籍配偶總數最多的地方在台北縣、台中與高雄。然而,只看總數並不能完全表現出外籍配偶在各鄉鎮所涵蓋的密度。



圖表二 有偶婦女人數

透過圖表二可以發現,有偶婦女數在台北縣、台中與高雄也是最多的三個區域。所以,外籍配偶數和有偶婦女數是與各鄉鎮的人口數呈現正相關。因此,想要了解各鄉鎮的外籍配偶密度,我們還需要將圖表一、二來運算分析。



圖表三 外籍配偶在有偶婦女人數中的比例

當我們將外籍配偶人數除以有偶婦女人數之後,可以得到圖表三。透過這樣的運算,我們可以便可以清楚的發現,那些地區與族群偏好外籍配偶。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在苗栗、花蓮、嘉南等地區,外籍配偶的密度是偏高的。這些地區都屬於農村社區,或是離都市較為偏遠。我們可以推測,可能住在農村的適婚女性總數長期低於留農或留村的青年,或是這些女性當中有不少人嫁往都市。因此,當地的男性便尋找其他合適的外籍配偶作為解決婚姻困境的出路。

外籍配偶人數逐年增加,除了配偶本身生活適應與社會網絡,其子女學習與成長、學校與生活適應也是一項重要的議題。然而透過此圖表的分析可以發現,未來偏遠鄉鎮或農村社區中,外籍配偶之子女的比例必定越來越高。有研究發現外籍配偶的家庭傾向多生產,而在少子化的現今,這樣的狀況是否會造成語言、文化及生活習慣改變,而衍生出許多適應上的困擾,將成為社會不得不關注的重點。(國發所專班碩二 P97341021 林淑靜)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所得差距造成教育程度的差距


我們一般認為,教育程度越高,其所具備知識與專業技能越多,就能提高工作效能,獲得較高的經濟報酬,在教育程度和薪資所得兩者之間,應有高度的相關。
台灣北部地區和主要大都市,如新竹市、台中市和高雄市等有較多的受過高等教育人口,對應台灣各縣市平均每人每年的可支配所得圖來看,這些縣市也普遍有較高的可支配所得。以台北市而言,台北市有最多的高等教育人口比率,也是各縣市中,擁有最高可支配所得的地區。


在社會學的研究中,認為透過教育,可改變個人社會階層,促進社會流動。但台灣近年來,社會經濟結構趨於穩定,所得高,才能擁有較好的教育品質,獲得較高的學業成就,並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平等,進而更擴大了城鄉差距。
台灣在教育資源方面有極大的城鄉差距,都市地區學校數量多,資源豐富,擁有好的教學設備,以及大量的補習班和圖書資源;但是在鄉村地區,教師人數不足,學生外流,學校資源缺乏,甚至父母能投資在孩子身上的可支配所得也較城市地區父母少。所以,如果想要解決台灣的城鄉差距,或許可以考慮從教育做起。(國發所專班碩二 P97341020 黃逸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