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比較一下台灣與大陸的出生性別比

  生小孩的時候,生男還是生女,照理說應該是由上帝決定;而上帝也很公平,通常是男女各半,這樣才能維持兩性數量的均衡,我們總不希望男生太多,娶不到老婆,或者女性太多,嫁不到老公吧!不過,也無法期待男女生剛好是100比100,因為總有運氣的成份,有的時候生男多一點,有的時候生女多一點,只要觀察的樣本數夠大,理論上應該會逼近男女各半。
  畫面上呈現的是,根據大陸2000年人口普查,繪製各縣級行政區出生性別比。綠色代表男生多於女生,紅色代表女生多於男性。依照生男生女機率相等的律則,各縣的出生性別比應該不會離100太遠,大部分都在都在100上下。不過,我們發現大陸的情況明顯偏綠。不少地區高於120,也就是,如果有一百個女生的話,就有120個男生。最高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高達193,這是相當嚴重的性別失衡。就全國平均而言,出生性別比是115,感覺上還好,但是比較各縣的差異,就大得令人作舌。


  如果比較漢人區與非漢人區的情況,就會發現更詭異的現象。第二張圖為漢人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地區的出生性別比,幾乎是一片慘綠。那麼是不是漢人特別會生男孩呢?或許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台灣的狀況。第三張圖是台灣民國九十年各鄉鎮的出生性別比,我們發現也是有些地區高於120,或低於80。就平均而言,臺灣的出生性別比為110,比大陸略低。但有一點非常不同。

 
  大陸的廣東、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山西的某些地區都相當高,而且高的地區串連在一起,亦即某個地區偏高,其鄰近地區也會偏高,這就有趣了。生男生女不是機率決定嗎?就算有運氣的問題,有些地區生女多些,有些地區生男多些;但是,實在沒理由說,運氣好的地區,其週圍地區也會運氣好;運氣壞的地區其周圍也會運氣壞吧!而台灣就沒有這種地區串連 (或者稱為「空間聚集」) 的現象。
  大陸地區的出生性別比偏高,而且有空間聚集的現象,透露一個訊息:這應該不是運氣造成的吧!如果不是上帝無意的傑作,那就是人為的干預囉!人為干預有可能嗎?我們說的不是求神問卜,而是性別篩選。這可能是透過人工流產達成目的;不過,也許沒那麼嚴重,只是隱匿未報戶口,女嬰雖然沒報戶口,但事實上仍存在。中共從一九八O年代開始推行一胎化政策,人們只能生一個小孩,在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下,一些意料外的現象就此悄然發生。 (鄧志松)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兼論空間分析的意義



















  這張地圖是大台北區域的地形圖,看起來有點像國中地理課本常見的插圖,不過這可是我們自己畫的。圖裡可清楚看出台北盆地的樣貌,北側是大屯山群,西側是觀音山,南邊則是隸屬中央山脈的叢山峻嶺,越過去,即是宜蘭。中間白色地帶大多是平坦低窪之地,淡水河、新店溪、基隆河貫穿其間,大台北都會區即座落於此。

  台北這個盆地,豪雨會成災,一點都不意外。最常聽到的是在盆地西北角,淡水河破山北走之處,這附近有個出名的社子島,逢水必淹;另一個地方在東側,也是盆地口,基隆河打了幾個彎,人們與河爭地,河道減縮,排水不及,不淹才怪。為此政府花了大筆金錢整治,早期有二重疏洪道,在盆地西緣蘆洲、五股、新莊一帶,在圖中仍依稀可辨。近年為解決汐止水患,開闢員山子分洪道,從東北角的瑞芳出海。看來這些都是拜地形之賜,四周高,中央低,容易積水,必須趕快把水排出去,否則在盆底的老百姓就成了落湯雞。

  我們做空間分析的,當然不會滿意於畫幾張漂亮的地形圖就了事,我們關心的還是社會人文現象。空間分析強調:人的行為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經常發現: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地區,表現會不一樣;同樣地,不同的人的在同樣的地區,表現卻一樣。如果這是真的話,那麼,到底是人重要,還是地區重要?其實,這個問題很難有定論,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正反雙方都可以找到「看似」堅強的論據。

  空間分析學者則希望把這個論辯當成嚴肅的科學問題來對待。在回答任何問題以前,都要有清楚的數據與嚴謹的分析方法做基礎。比如說,人的行為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那麼我們要更清楚地問,你是指哪種行為?環境是指怎樣的環境?自然、人文?犯罪率的高低,還是都市化程度?還是人與人繁複的互動模式?這些都是「環境」?你到底是指什麼?而且,在眾多可能相互影響的因素中,還要抽絲剝繭、理出頭緒,說出一個「人」被「環境」影響的故事,這樣才能服人。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清楚,空間分析結合了幾個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地圖(空間資訊)、數據(資料庫)、量化的分析方法,而其目的就是要訴說一個跟空間有關的故事。(鄧志松)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投稿須知

「柏拉圖的空間想像」歡迎各式各樣跟GIS或空間分析有關的文章,只要它是:

一、 述說一個跟空間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通常是針對某個有趣的社會現象。故事之所以有趣,可能是因為它證實了一個一般人熟知的看法,但以更精確的空間地圖說明;也可能是它與一般人的看法違背,或長期以來被忽略,但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它必須被重視。而解釋這個有趣的社會現象 (何以會如此),也很歡迎,只要解釋的角度與空間有關。

二、 文章的寫作方式,建議先繪製空間地圖,把想說的故事整合到地圖上,接著再開展故事的內容。地圖呈現了什麼空間資訊?故事的重點在哪裡?它的意義、重要性或有趣的地方在哪?如果能對空間現象做點解釋,說明何以如此,自然更好。文章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一千字。如果想說的故事太多、太長,不妨拆成幾個。另外,所有的資料來源、數據出處,都要註明在文後,方便讀者參考。

三、 為維持網站的風格一致,版主如有必要,會刪節文章內容,請投稿者見諒,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為便於查詢、管理,文章分為以下幾個類別,請於發表文章時把分類填於「此文章的標籤」:
1、空間分析講堂:空間計量方法的理論與運用,主要是整理自上課的講義。
2、技術心得:使用Excel, GeoDa, QGIS 或其他軟體的心得分享。
3、風雲變色:關於政治或選舉議題討論。
4、經世濟民:關於經濟或發展議題討論。
5、社會萬象:關於社會現象議題的討論。
6、文化視野:關於文化或人文議題討論。
7、理性與感性:其他議題的綜合討論。
最後,投稿者請在文後註明姓名、學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