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2007年台灣各縣市藝文活動舉辦場次
2008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引發世界經濟危機。台灣素以製造代工業享譽國際,然而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下,我國經濟也面臨嚴峻挑戰。因此,在後金融海嘯時代,政府該如何協助國內產業發展的風險分散,是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棘手課題。
現已有國內外研究指出,以發展「創意商品」為出口導向的國家,其經濟成長的波動度較其他國家低。意即受外部經濟的負面影響下(如金融海嘯),創意出口國的總體經濟波動度較低。過去人們探討經濟情勢時,多以經濟成長率或產值作為衡量經濟表現的評判準則,但卻忽視了一國經濟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除了重視經濟成長的幅度之外,各項總體經濟數據的穩定度更是各國政策當局必須關注的事項。
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台灣的製造業優勢逐漸被新興開發中國家所取代,在全球景氣未明,且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台灣如何重新找回經濟生命力,乃是國人與政府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有鑑於創業出口有助於經濟發展的穩定度(詳見聯合國2008年全球創意商品出口年鑑),行政院於2002年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列入重要發展目標,自此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經濟成長中所占有的地位。目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仍屬草創時期,而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發展亦屬萌芽階段。除了藝文活動觀賞風氣有待成形之外,音樂、歌劇與其他表演藝術等專業表演場址亦相當缺乏,顯見我國軟、硬體設施仍許有進步空間。任何產業的發展,市場之所在為最關鍵的因素。
在培養我國民眾藝文活動觀賞風氣方面,由於產官學界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視之為經濟發展的新生命,也因此相關部會推廣藝文活動可說是不遺餘力,而如何有效提升藝文觀賞風氣,政府的態度及作為影響甚鉅。 觀察近年國內藝文表演活動舉辦場次之變化不難發現國內觀察藝文活動的人口近年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文化創意產業自2002年列為國家重點發展計畫迄至2007年底止,台灣各年度藝文活動舉辦總場次由2002年的21,172場,成長至2007年的45,930場,成長率超過50%,且2002年後全台藝文活動舉辦場次更是呈現穩定成長之態勢。
若觀察各縣市舉辦藝文活動場次之變化,2002年台灣各縣市藝文活動舉辦的場次數量以台北市舉辦場次為最多(圖一),高雄市、台南市、台中市等都市次之。從2007年台灣各縣市藝文活動舉辦場次數量(圖二)可以明顯看到,除基隆、雲林、嘉義、台東、屏東和澎湖等少數縣市舉辦場次未有太大變化之外,其餘縣市藝文活動場次皆較2002年成長一倍以上。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政府與民間組織積極籌辦藝文表演活動,希望藉此提升國民藝文表演觀賞風氣。而各縣市積極舉辦藝文表演活動,使得我國表演場址之需求大增。然而,各縣市舉辦不同型態的藝文活動也因表演類型不同而面臨諸多限制。例如歌劇演出注重舞台效果,甚至連舞台地板厚度都有嚴格要求,而交響樂團演出則側重音響設備效果。目前台灣三大都會區正為了文化創意產業大興土木,北有台北藝術中心,中部有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則有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等符合國際頂尖水準表演場址建設案等。可以預見的是,當大型表演場址逐一竣工之後,相信能邀請到更多國外知名團體來台演出,豐富台灣民眾對於享受各類藝文表演活動的品質與選擇。(劉名寰、林崑峯、楊欣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