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兼論空間分析的意義



















  這張地圖是大台北區域的地形圖,看起來有點像國中地理課本常見的插圖,不過這可是我們自己畫的。圖裡可清楚看出台北盆地的樣貌,北側是大屯山群,西側是觀音山,南邊則是隸屬中央山脈的叢山峻嶺,越過去,即是宜蘭。中間白色地帶大多是平坦低窪之地,淡水河、新店溪、基隆河貫穿其間,大台北都會區即座落於此。

  台北這個盆地,豪雨會成災,一點都不意外。最常聽到的是在盆地西北角,淡水河破山北走之處,這附近有個出名的社子島,逢水必淹;另一個地方在東側,也是盆地口,基隆河打了幾個彎,人們與河爭地,河道減縮,排水不及,不淹才怪。為此政府花了大筆金錢整治,早期有二重疏洪道,在盆地西緣蘆洲、五股、新莊一帶,在圖中仍依稀可辨。近年為解決汐止水患,開闢員山子分洪道,從東北角的瑞芳出海。看來這些都是拜地形之賜,四周高,中央低,容易積水,必須趕快把水排出去,否則在盆底的老百姓就成了落湯雞。

  我們做空間分析的,當然不會滿意於畫幾張漂亮的地形圖就了事,我們關心的還是社會人文現象。空間分析強調:人的行為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經常發現: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地區,表現會不一樣;同樣地,不同的人的在同樣的地區,表現卻一樣。如果這是真的話,那麼,到底是人重要,還是地區重要?其實,這個問題很難有定論,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正反雙方都可以找到「看似」堅強的論據。

  空間分析學者則希望把這個論辯當成嚴肅的科學問題來對待。在回答任何問題以前,都要有清楚的數據與嚴謹的分析方法做基礎。比如說,人的行為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那麼我們要更清楚地問,你是指哪種行為?環境是指怎樣的環境?自然、人文?犯罪率的高低,還是都市化程度?還是人與人繁複的互動模式?這些都是「環境」?你到底是指什麼?而且,在眾多可能相互影響的因素中,還要抽絲剝繭、理出頭緒,說出一個「人」被「環境」影響的故事,這樣才能服人。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清楚,空間分析結合了幾個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地圖(空間資訊)、數據(資料庫)、量化的分析方法,而其目的就是要訴說一個跟空間有關的故事。(鄧志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