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看電視、打電腦,視力容易下降。家中擁有愈多電視、電腦,是否造成接觸時間更長?本文探討民國94年小學生視力不良比例,與家中電腦數量關係。
民國94年統計數據
AN16: 視力不良率-國小(%)
BF15: 家庭現代化設備(每百戶擁有數)-彩色電視機(臺/百戶)
BF25: 每千人擁有家用電腦數(臺/千人)
本文僅討論小學生,因為國中生課業較重,可能因讀書姿勢不良或過度疲勞引起視力不良,和使用電視、電腦並無絕對關係。資料庫中並無臺灣358個鄉鎮的分別資料,故以臺灣23個縣市資料進行分析。大數法則在樣本數20~30以上即開始作用,因此23個縣市仍為有效的樣本數據來源。
視力不良率-國小(%)
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比例,以都市及鄰近縣市居高,鄉村較少。平均為38.04 %,標準差為5 %。IQR小,並且在Hinge=1.5下無離群值。推測是長時間觀看電腦、電視所致,而用資料庫中「家中電視與電腦數量」來代表看電視、電腦的時間。理論上,家中有多臺電視,小學生接觸到電視的機率比只有一臺大,而家中有多臺電腦,小學生看電腦的機率也提高。至於家長對小孩限制電視、電腦時間,很難用統計測得。資料庫中,並沒有使用時間的直接數據,故以相關的數據來量測。
家庭現代化設備(每百戶擁有數)-彩色電視機(臺/百戶)
並不完全是都市偏高,鄉村偏少。平均為149.43臺/百戶,標準差為13.81臺/百戶。注意到臺北市的電視機數量只比平均略多,而臺北縣更少於平均。新竹縣市、宜蘭縣的電視機特別多,但宜蘭並不屬於都會區,其中新竹市為奇異值(Hinge = 1.5)。臺中市、基隆市也只有比平均略高,而高雄市、嘉義市小於平均。
顯然,平均被新竹市拉高。等級或百分率,都顯示新竹附近的桃園、苗栗顏色偏深,但在標準差顯示上,卻只比平均略高。推測影響因素有二:工業區位、父母工作時數。工業區位:新竹工業園區,出產電視零件,故附近有電視製造廠,電視成本較低,家庭可以在每個房間都放電視。父母工作時數:由於工程師上班忙碌,回家往往已深夜,不想動腦則看電視。然而,家長和小學生喜愛的頻道不一樣,解決方法是多買幾臺,各看各的電視。
每千人擁有家用電腦數(臺/千人)
家用電腦數以都市偏高,鄉村較少,臺北市最多。平均值為200.52臺/千人,標準差為53.69臺/千人。標準差雖大,但無離群值。隨著時代進步,民國94年電腦已相當普及,平均每個小家庭就有一臺電腦,並不為過。都市更是資訊流通要地,家中很可能不只一臺電腦,以供全家人使用,而鄉村則是一臺則足夠,主要是子女使用。
雙變數分析
以電視、電腦數量為自變數(X),國小視力不良率為因變數(Y)
AN16: 視力不良率-國小(%)
BF15: 家庭現代化設備(每百戶擁有數)-彩色電視機(臺/百戶)
BF25: 每千人擁有家用電腦數(臺/千人)
雖然此三項變數都是正相關,幾乎是都市多、鄉村少,但電腦和電視的影響大小不同。
國小視力不良比率和電視機數量為低度正相關。就如一開始考慮到的問題,家長限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和電視機數量並無絕對關係。另一方面,兒童看電視時,可以利用廣告時段,起來休息或進行其他活動,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眼睛有充分休息,並不會引起視力不良。綜合以上兩個因素,以電視機數量當自變數,並不是好方法。
國小視力不良比率和電腦數量為中度正相關。雖然家長也可以限制兒童使用電腦,但用電腦做報告、看新聞在所難免,所以限制較寬。而電腦螢幕不會像電視一樣突然冒出廣告,所以兒童容易不知節制,長時間觀看電腦,容易造成視力不良。至於筆記型電腦未列入計算,影響不大,因為大多數筆電為成年人所擁有,高中生有筆電已經不常見了,何況是小學生。
我的心得
電視、電腦都是造成國小學生視力不良的因素,但不是僅有的兩個因素。錯誤的姿勢、昏暗的光線,也是重要的影響因子。很可能存在一個變數,與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比例為高度正相關,而我們尚未發現。總而言之,電腦、電視並不是數量愈多,而是接觸它們的時間愈長,視力不良的機會愈大。原始推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我們並未得到接觸時間,可見統計數據有一定的限度,無法告訴我們全部實情。根據有限的統計數據推論,往往會產生誤差,還好通常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電機三 B96901012 蔡佩真)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