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探討立委選舉中廢票率的空間自我相關分析-(Moran’s I、LISA Cluster)







臺灣的民主政治發展史中,選舉活動是人民最直接參與的政治活動之一,民眾透過選舉、投票而完成政治參與的行為,空間上的鄰近性是否會導致地區選舉結果的相似性?地域之間會不會因為比此相鄰而使得投票行為相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空間的確是會影響到選舉結果與投票行為,這是個十分有趣的議題。以下將以第七屆立委選舉情形為例,探討廢票率(L_NV97%)在選舉中的空間自我相關分析。
一、 Moran’s I分析
(一)透過Moran’s I 指數我們可以衡量地區與其鄰近地區的相關程度,如果是正的相關,則代表有空間上的聚集現象,負相關則表示有排斥現象。不同的鄰近定義,計算出來的Moran’sI 值大小會不同。如果界定鄰近的距離不斷擴大,依序算出不同的Moran’s I 值,則可觀察不同的鄰近定義對Moran’s I值的影響。
(二)Moran’s I之檢定Ho(虛無假設):沒有空間自相關,Moran’s I=0,即空間隨機。Hi(對立假設):有空間自相關, Moran’s I ≠0,即空間不隨機。
(三)Moran’s I值結果一定介於-1到1之間,大於0為正相關,小於0為負相關,值越大表示鄰近樣本的相關性愈強,空間分佈的相關性越大,亦即空間上有聚集分佈的現象。
(四)本案所探討的廢票率之Moran’s I值為0.1291,大於0為正相關,亦即有空間鄰近相關之情形,並非呈現隨機分佈。若列出歷次選舉之廢票率之Moran’s I值,若數值皆大於0,則顯示廢票率在某些地區是呈現空間聚集。
二、LISA Cluster 圖
(一)LISA Cluster 圖將達到顯著水準的地區,依其類別以不同的色塊區分出來。LISA Cluster 可對照Moran’s I 散佈圖觀察,愈遠離原點者愈可能達顯著水準。
(二)LISA Cluster 圖,可以簡單區分為2大類:1、正相關表示空間的穩定區,High-High,Low-Low。2、負相關表空間不穩定區,Low-High,High-Low空間歧異。
(三)本文所探討的廢票率之LISA Cluster 圖顯示,深紅色(熱區)與深藍色(冷區)的區域作比較,呈現北部(台北、桃園)與南部(屏東)、東部(台東)之分別,可解讀為北部(台北、桃園)選民的廢票率情形較低且有空間鄰近相關特性;南部(屏東)、東部(台東)選民的廢票率情形較高且有空間鄰近相關特性。(by國發所碩專二p97341010楊景雯)

刑案發生率與人口密集之關係

圖一 93年 刑案發生率(每十萬人口中刑案發生件數)


圖二 93年人口密度(平均每一平方公里之人口數)


圖一及圖二以我國93年刑案發生率及人口密度為指標,繪成台灣縣市指標圖。由圖一可看出刑案發生率較高集中在臺北基隆.新竹.嘉義等縣市,花東地區相對較少刑案發生.圖二可看出人口集中於台北縣市台中及高雄等地區,同樣的花東地區人口較不密集.
由兩張圖例顯示出刑案發生率和人口密集度確實有很高的相關性,和其中必有相互影響之變因,此亦為一項值得探討之議題;社會學提到所謂的人口理論,人口密集會造成人們的陌生感增加,故兩者互相影響為正相關.
(R97341015 國發二 黃國虹)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我國每戶所得鄰近關係之探討
一般認為居住於大都市者的所得較高,或是人們為了追求較高的收入而移居到大都市,不論何者為因何者為果,在刻板印象中,有錢人大多聚集在大都市中。以下分析以92年財稅資料中心之我國358個鄉鎮平均每戶所得為例,探討所得之空間自相關及擴散效應。
圖一





圖二






圖三

以圖一可看出我國所得空間聚集分別集中在台北縣市、高雄市、台中市及新竹市4大都會,意即該地區平均所得較高,其鄰近地區亦較高,呈現正相關。反之,呈現負相關者,則集中於東部及中央山脈之鄉鎮,可見該地區所得較低,其鄰近地區所得亦較低。另外,呈現該地區所得低而鄰近高的,則有台北縣石碇鄉及萬里鄉等地區,推測應該係該地區鄰近台北縣市較發達地區。而呈現該地區所得高而鄰近低的,則有台中縣大甲鎮等地區。另依圖三數據,本研究之Moran`s I=0.6482,故可拒絕虛無假設,即空間有自相關,非呈隨機分布。(碩專二 p97341011 林佳鋒)







出生率,性別比


性別比一直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亞洲國家,一直以來有所謂重男輕女的現像。然而在自然的狀態下比例大概是105:100,在華人地區台灣、中國等則會略高一些。Amartya Sen(1990)估計在亞洲有一億的"Missing Women"存在,只因為亞洲國加的重男輕女問題,而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衡將造成未來的婚姻市場無法平衡,大量的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進一步衍生成另種社會問題。在台灣358個鄉鎮的平均為109.31,超出合理的比例,而最高前3個的鄉鎮為'臺東縣長濱鄉131.98,新竹縣五峰鄉130.4與'臺北縣坪林鄉130.1。相對的最低的3個地區為臺北市大安區90.7,臺北市松山區91.02與臺北市中山區91.4,由上圖我們也似乎可以看出較偏遠地區的性別比偏高,而都市化越高的地區則越趨近於正常範圍。此一現象或許也證明了傳統社會,由於務農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會盡量的生男性,而都市地區以服務業知識產業為主對於男性的需求則沒有那麼高。上圖則為95年生育率的分佈情形,顏色越深代表生育率越高,與上段都市地區生育率低農村地區生育率高的推論不謀而合。我們發現,五大都會地區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而偏遠地區如台東等地的出生率顯著的高於其他地區。(r97341054莊宗翰)

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國內三大賣場97年度營業收益來源分析

中國在經歷20年的改革開放之後,人民消費力已經大幅提昇,整個內需市場亦隨國民生產毛額的提高而擴大。隨著兩岸關係解凍,具有中國收益概念的上市櫃公司,再度吸引投資人的目光,其中潤泰全球與潤泰創新依靠轉投資中國大潤發的快速發展成為近來台灣股市中大放光芒的飆股。中國大潤發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甚至擊敗全球量販業大廠威名百貨及家樂福在中國的轉投資公司,擠身中國量販業龍頭。其首席執行官黃明端指出中國大潤發的目標是要持續展店達到1000店,成為中國的威名百貨(Wal-Mart),創造出無限的想像空間。

台灣的量販店一開始由萬客隆獨領風騷,演變至今的三大賣場全面性競爭,除了比品質、比賣場、比商品外,更要比價格。依據統計台灣目前的三大賣場,在全台灣已經開出近100個據點,創造出超過1,000億的營業額,雖然對傳統商店形成嚴重排擠,造成許多小店戶經營上的困境。但也因三大賣場彼此之間為了爭奪市場,努力壓低售價,並依靠龐大的市佔率及通路,向上游供應商擠壓,降低進貨價格,對於穩定國內消費者物價的波動發揮很大的影響。



在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總認為都市的消費水準皆較非都市地區為高,如房價、物價、教育等方面,使得雖然都市地區的家戶所得較高,但生活壓力也隨 之提高;然經過國內通路業者研究,針對部分民生必需物品,如蔬菜水果、日常消費用品等商品研究,都市地區人民卻可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主要肇因於三大量販賣場的彼此激烈競爭。都市地區人口集中,密度高,加上家戶所得遠較非都市地區為高,整體消費能力強,都是吸引大量販店設立據點的因素。如臺北市內湖區的舊宗路地區就匯集了大潤發、好市多及家樂福等批發商進駐,其中大潤發更是開了兩個據點,通路之間彼此殺價搶客,消費者成為最大得利者,可以說是達成了經濟學中所述的「完全競爭市場」,廠商只可以賺取一般利潤。

但非都市地區往往人口不夠密集、所得普遍較低,導致消費腹地不夠支撐量販店的設立,進而維持傳統小店林立的狀況,傳統小店因為銷售能力有限,無法提高議價空間,進貨單價無法壓低,加上營業競爭較小,可以保有小程度的定價能力,使得銷售毛利較高,形成部分民生日常用品售價反而高於都市地區。

經分析,國內三大賣場97年度之銷售額與各縣市平均家戶所得、人口數及各縣市總所得(即平均家戶所得乘以各縣市家戶數)皆呈現正相關,尤其以各縣市總所得的相關係數最大,可以知道與三大賣場的收入呈現顯著正相關。
另以回歸分析,可以看出這三大類因素解釋了銷售額差異的八成五的原因,其中主要對各大賣場銷售額有決定性影響的即各縣市總所得。營業者將本逐利,於設立營業據點時,首要考量即是當地商圈之消費力,是否可以支撐一個賣場,取得足夠銷售額,並且可以形成獲利,擴大市場佔有率。在這種利益出發的考量下,相關貧乏的地區可以獲的供應就會不足,在這種市場經濟機能有所不周全的情況下,政府應該適度介入,如當初的軍公教福利中心或者開放國軍副食品供應站對外營業,以矯正市場失靈狀況。
附註:
Toincome:97年度各縣市總所得,即以各縣市家戶所得乘以各縣市戶數。
Avincome:97年度各縣市平均家戶所得。
zone:各縣市面積。
Totalpeo:97年度各縣市人口數
Revenue:97年度台灣三大量販店之總營業額。


國家發展所:在職專班碩一 龔仕元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台灣外籍配偶的分布



圖表一 外籍配偶人數

台灣社會對於外籍配偶的需求仍居高不下,據內政部統計資料,累計國內的非台籍配偶人數已超過39萬人。從圖表一中我們可以看到,外籍配偶總數最多的地方在台北縣、台中與高雄。然而,只看總數並不能完全表現出外籍配偶在各鄉鎮所涵蓋的密度。



圖表二 有偶婦女人數

透過圖表二可以發現,有偶婦女數在台北縣、台中與高雄也是最多的三個區域。所以,外籍配偶數和有偶婦女數是與各鄉鎮的人口數呈現正相關。因此,想要了解各鄉鎮的外籍配偶密度,我們還需要將圖表一、二來運算分析。



圖表三 外籍配偶在有偶婦女人數中的比例

當我們將外籍配偶人數除以有偶婦女人數之後,可以得到圖表三。透過這樣的運算,我們可以便可以清楚的發現,那些地區與族群偏好外籍配偶。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在苗栗、花蓮、嘉南等地區,外籍配偶的密度是偏高的。這些地區都屬於農村社區,或是離都市較為偏遠。我們可以推測,可能住在農村的適婚女性總數長期低於留農或留村的青年,或是這些女性當中有不少人嫁往都市。因此,當地的男性便尋找其他合適的外籍配偶作為解決婚姻困境的出路。

外籍配偶人數逐年增加,除了配偶本身生活適應與社會網絡,其子女學習與成長、學校與生活適應也是一項重要的議題。然而透過此圖表的分析可以發現,未來偏遠鄉鎮或農村社區中,外籍配偶之子女的比例必定越來越高。有研究發現外籍配偶的家庭傾向多生產,而在少子化的現今,這樣的狀況是否會造成語言、文化及生活習慣改變,而衍生出許多適應上的困擾,將成為社會不得不關注的重點。(國發所專班碩二 P97341021 林淑靜)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所得差距造成教育程度的差距


我們一般認為,教育程度越高,其所具備知識與專業技能越多,就能提高工作效能,獲得較高的經濟報酬,在教育程度和薪資所得兩者之間,應有高度的相關。
台灣北部地區和主要大都市,如新竹市、台中市和高雄市等有較多的受過高等教育人口,對應台灣各縣市平均每人每年的可支配所得圖來看,這些縣市也普遍有較高的可支配所得。以台北市而言,台北市有最多的高等教育人口比率,也是各縣市中,擁有最高可支配所得的地區。


在社會學的研究中,認為透過教育,可改變個人社會階層,促進社會流動。但台灣近年來,社會經濟結構趨於穩定,所得高,才能擁有較好的教育品質,獲得較高的學業成就,並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平等,進而更擴大了城鄉差距。
台灣在教育資源方面有極大的城鄉差距,都市地區學校數量多,資源豐富,擁有好的教學設備,以及大量的補習班和圖書資源;但是在鄉村地區,教師人數不足,學生外流,學校資源缺乏,甚至父母能投資在孩子身上的可支配所得也較城市地區父母少。所以,如果想要解決台灣的城鄉差距,或許可以考慮從教育做起。(國發所專班碩二 P97341020 黃逸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