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學家布迪厄(Bourdieu)在The Forms of Capital一文中,將資本區分為四種,即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及象徵資本。其中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係指由知識、語言、思考模式、行為習慣、價值體系、生活風格或慣習等組成的形式。在某些條件下,文化資本能轉換成經濟資本,它以教育文憑的形式被制度化。布迪厄接著分析同一階層的成員,會擁有相同的文化品味,藉以區隔與其他階層,並顯現其社會地位,且文化資本可以成為一種工具或手段,來轉換成其他階層面向,如取得較高的教育成就。學生帶著或繼承家庭所賦予的文化資本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由於繼承或擁有文化資本的不平等,導致學生不平等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文化資產的累積是一種後天的社會建構過程,出身不同階級的兒童,其後天所能夠擁有的文化資產是具有階級性的。換言之,文化資本與階級有相當大的關係,不同社會階級的兒童所能獲得的文化資產並不相同(Bourdieu, 1986)。
布迪厄上述理論隱含經濟狀況越好,受高等教育之機會越大,若我們以94年度台灣各縣市為例,利用「94縣市指標資料庫」,以「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及「15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例」繪製如上開二圖,發現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較高之縣市如台北市、新竹市,其15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率亦較高。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兩項數字之間的關係,我們利用簡單回歸分析,並繪製如下圖。結果可以發現,此回歸分析的判定係數(相關係數平方)R=0.86,p-value = 0.000,顯示此回歸式具高度解釋能力,表示台灣各縣市的平均所得與教育程度,確實呈現了高度相關。然從此回歸分析中並無法判斷其因果關係,是以究竟為教育程度之比例影響所得高低,抑或是所得高低影響教育程度之比例,仍須進一步討論。

 



 圖一及圖二分別由92年度外籍配偶比率及92年度粗出生率為指標,繪成台灣358個鄉鎮地圖。由圖一可見我國外籍配偶比率較高地區多分部於平原鄉鎮,反倒山地鄉鎮比率較低。另由圖二則可見我國大都會地區,例如台北、台南等出生率確實較低,而山地鄉鎮出生率則較高,尤以北部地區較為明顯。 綜合上開二圖,外配比率較高地區並無明顯較高之出生率,與一般傳統認知之「外配所處家庭多屬中低收入戶,且外配教育程度普遍較差,故出生率應較高。」並不相同。推測可能原因為近來經濟不景氣,中低收入戶受影響程度較高,且我國教育較為普及,故出生率並未與外配比率成正向關係,反而於北部部分山地鄉鎮呈現負向關係,頗值玩味。(P97341011 林佳鋒)
 圖一及圖二分別由92年度外籍配偶比率及92年度粗出生率為指標,繪成台灣358個鄉鎮地圖。由圖一可見我國外籍配偶比率較高地區多分部於平原鄉鎮,反倒山地鄉鎮比率較低。另由圖二則可見我國大都會地區,例如台北、台南等出生率確實較低,而山地鄉鎮出生率則較高,尤以北部地區較為明顯。 綜合上開二圖,外配比率較高地區並無明顯較高之出生率,與一般傳統認知之「外配所處家庭多屬中低收入戶,且外配教育程度普遍較差,故出生率應較高。」並不相同。推測可能原因為近來經濟不景氣,中低收入戶受影響程度較高,且我國教育較為普及,故出生率並未與外配比率成正向關係,反而於北部部分山地鄉鎮呈現負向關係,頗值玩味。(P97341011 林佳鋒)














2004+%E9%99%A4%E4%BB%A5(DPP+rate_KMT+rate)2000.bmp)

__.jpg)

 許多先進國家,戶均所得到達某一程度後,為配合生活品質的提升需求,服務業亦會隨之發展,進而反饋又促使所得提升,(例如新竹縣受科技產業帶動戶均所得增加,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使得服務業就業人口亦有大幅提升之情況),兩者間乍看之下似乎有正向影響的關係,然而若要貿然以大規模發展服務業來提升某區的戶均所得又過於偏頗,除了應進一步探討服務業與所得兩者間的因果與相關性外,分析該區之服務產業特質、其它產業於該區的結構、居民人口結構、居民需求、地域性等因素,方能進而掌握發展服務業的方向與時機,以達到提升國民所得與生活品質的目的。(曾琬瑜,d96544003)
許多先進國家,戶均所得到達某一程度後,為配合生活品質的提升需求,服務業亦會隨之發展,進而反饋又促使所得提升,(例如新竹縣受科技產業帶動戶均所得增加,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使得服務業就業人口亦有大幅提升之情況),兩者間乍看之下似乎有正向影響的關係,然而若要貿然以大規模發展服務業來提升某區的戶均所得又過於偏頗,除了應進一步探討服務業與所得兩者間的因果與相關性外,分析該區之服務產業特質、其它產業於該區的結構、居民人口結構、居民需求、地域性等因素,方能進而掌握發展服務業的方向與時機,以達到提升國民所得與生活品質的目的。(曾琬瑜,d96544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