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可調整地區單元問題=MAUP

社會經濟資料多由個資或登記資料彙整而成,如交易、收入、所得、疾病、工商…等,但受限於引私權保護因素,不易取得個別資料,因而上述資料多被整合於行政單元,如村里、鄉鎮區、縣市、街廓…等。但受到加總方式或空間單元大小、形狀之影響,經常將資料概括化,而導致不同之結論,此狀況稱為「可調整地區單元問題」(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MAUP)。
因受到不同的空間單元(scale effect)進行加總(Aggregation effect 或稱Zonation effect),其結果有所差異,以下則利用台灣之人口資料,說明MAUP問題。
(1) Scale effect:
將全台灣之人口數,依照不同空間單元(如縣市、鄉鎮、村里)進行加總,可見其資料所呈現之空間差異。若以縣市層級加總(如圖1),顯示台北縣、市為最較高之人口數,無法展示何處為人口數聚集地區,若採用鄉鎮層級(如圖2),可見哪些鄉鎮別具有多數之人口,最後以村里層級彙整(如圖3),方能觀察較為符合實際之人口分布趨勢。




(2) Zonation effect:
Zoning部分則指雖有相同的空間單元數,但不同空間單元構成之影響。簡單來說,是由較小的空間單元聚合成較大的空間單元所產生之問題,如圖1的縣市人口聚合成圖4或圖5,聚合結果之平均值和變異數皆與尚未聚合之統計資料有差異。將台灣分成四個區塊,其區塊分別為圖4、圖5,可見人口分布之差異。可觀察人口資料,在不同劃分區域之統計量有極大之差異,如區域中的人口最大值、最小值、全距、標準差等。




延伸閱讀:
Openshaw, S. (1984).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Norwich: Geo Books. ISBN 0-86094-134-5


投稿者:林美君 F90622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