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1996-2008年總統大選政黨版圖初探

邇來,有關台灣政黨版圖的劃分,可說成為國內政治學界的矚目焦點。特別攸關中央政府執政大權的行政首長選舉,不僅將定奪國家未來的領導者,更牽動著未來國家施政藍圖的擘劃。因此,藍綠政黨在中央層級行政首長選舉的票源(或地盤)所在,無疑刻值深入探究。本文中,主要將嘗試探索台灣自1996年開放總統民選以來,台灣藍綠政黨在全國各鄉鎮的票源分佈情況,特別是近年來各界對於是否存在「北藍南綠」的現象一直爭論不休,因此我們也嘗試解析這樣的現象是否確實存在。
圖一至圖四中,本文先以泛綠陣營在開放民選後的四屆總統大選(1996、2000、2004、2008)的得票率分佈情形,進行初步的觀察。從此四屆總統選舉泛綠陣營的得票率分佈狀況來說,我們首先發現到在首屆的民選總統選舉中,藍營可說在全台各鄉鎮均佔有優勢的主導權,雖然綠營在南部地區鄉鎮有獲得部分比例選民的支持,但其得票率均無法跨越四成門檻;此外,再加上藍營在中北部地區的得票絕對優勢,也顯見是時藍營李連配(李登輝、連戰)高奏凱歌、彭謝配(彭明敏、謝長廷)鎩羽而歸的結果。然而,首屆民選總統選舉藍營贏取得票絕對優勢的情形,自2000年後似已產生變化。就圖二與圖三觀之,綠營除了已逐漸闢拓得票率超過四成的疆土,另外呈現南部地區是綠陣得票增長的主要地區。更進一步的是,圖三的2004年總統選舉得票率分析更凸顯藍綠政黨在台灣政黨版圖的區分更加彰顯:綠營是以南部的雲嘉南(特別是台南縣)、高屏地區佔居優勢;藍營則以中北部的桃竹苗與花東地區更勝一籌。
頗有趣的是,2008年總統大選時,由於陸續爆發民進黨執政的政治醜聞,包括陳水扁總統的國務機要費案、吳淑珍女士的SOGO經營權弊案、女婿趙建銘的台開炒股案等等,可說均使民進黨的滿意度陷入空前低迷的氣氛,此似也對選情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進一步來說,根據圖三與圖四分佈圖的比較後,似乎呈現台灣各鄉鎮民眾對於民進黨的支持程度並不若以往,得票率有產生消褪的情形,特別民進黨最引以為傲的南部票倉,部分鄉鎮似也產生票源動搖的情形。總括前述,目前我們的分析僅限於初步呈現綠營陣營得票率的空間分佈狀態,但由於是橫斷面資料的分析,所以本文尚未企圖推論其穩定程度。未來研究進程中,我們除將利用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進一步解析藍綠政黨得票率在各鄉鎮的穩定性之外;另外對於這些區域的選票分佈狀況,我們也將探討是否存有空間自相關的情形,甚或找出其背後影響機制,探究是哪些因素造就這些分佈現象。(郭銘峰、黃資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