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96年的家戶平均所得分佈圖呈現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等,依序為全台最富有的五個縣市/都會區,其中,螢光藍色框線所標示的地區為戶均所得超過一百萬元之鄉鎮,以台北市大安區榮居全台戶均所得之冠,所得為一百六十八萬五千元,台北市松山區與新竹市東區並列第二,所得為一百三十九萬二千元;花蓮縣豐濱鄉、萬榮鄉、屏東來義鄉為戶均所得最低知鄉鎮,僅約四百五十萬元上下(詳左圖),當中,花蓮縣豐濱鄉為花蓮縣家戶人口數最少的鄉鎮,家戶平均所得陳述鄉村人口外移與東西城鄉差距的現象。
右圖呈現民國88至96年的家戶平均所得變化,新竹縣寶山鄉的成長率榮居全國之冠,高達65.81%,新竹縣竹北市與新竹市東區則為47%,略有差距地緊追在後,橫跨新竹縣寶山鄉與新竹市東區之科學園區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效應可見一斑。由圖中可明顯發現台東縣與花蓮縣的均戶所得於近九年來有大幅提升之情況,雖然花蓮縣有兩鄉鎮(豐濱鄉、萬榮鄉)之戶均所得屈居最末,但台東與花蓮兩縣共同點為服務業人口比例皆有明顯增加之趨勢(左下圖紅色箭頭處),或許能說明其為戶均所得提升主要原因之一。
許多先進國家,戶均所得到達某一程度後,為配合生活品質的提升需求,服務業亦會隨之發展,進而反饋又促使所得提升,(例如新竹縣受科技產業帶動戶均所得增加,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使得服務業就業人口亦有大幅提升之情況),兩者間乍看之下似乎有正向影響的關係,然而若要貿然以大規模發展服務業來提升某區的戶均所得又過於偏頗,除了應進一步探討服務業與所得兩者間的因果與相關性外,分析該區之服務產業特質、其它產業於該區的結構、居民人口結構、居民需求、地域性等因素,方能進而掌握發展服務業的方向與時機,以達到提升國民所得與生活品質的目的。(曾琬瑜,d96544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