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2004年總統大選族群因素
本圖呈現的是福佬人在台灣各鄉鎮的分布圖。可以很明顯的發現,福佬族群集中分布在台灣西半部地區。而桃竹苗地區的分布較少。這也十分符合一般印象。而我們想探討的是,族群因素在2004年總統大選時,所造成的影響。
民主進步黨一向是被視為福佬意味相當深厚的政黨。而單純考慮族群因素,似乎與民進黨的得票數不成比例。因此透過本研究想要尋求解釋。
首先我們對於空間因素採取Queen模式。分析陳水扁在2004年的得票數。透過Lisa Cluster圖發現到群聚現象。民進黨在該次大選發現在台北縣市呈現自身得票數High,鄰近區域得票數也高。這令人相當意外,因為台北縣市一般而言被視為藍軍的大票倉。陳水扁在第一任任期結束後的政績乏善可陳。卻能在台北縣市產生如此空間效應令人相當意外。
而透過Moran I=0.5739,達到顯著。因此可以發現到,該次的選舉,民進黨的得票呈現空間自相關的現象。因此我們將依變數設定為民進黨得票數,自變數設定為原住民、台籍客家人、福佬人、中國籍客家人、外省人、其他。而透過傳統迴歸得出下列結果:
發現到民進黨在每一個鄉鎮平均得票數為將近一萬八千票。而族群能夠解釋民進黨得票數的能力
僅僅占R-square(Adj)=0.334995。而相當有趣的是,主打福佬族群的民進黨在福佬族群的coefficient呈現負數。這與一般的傳統認知似乎有些不同。不過共線性卻非常高,因此如果單從族群因素解讀民進黨得票數依然缺少足夠能力,依然有其他因素介入;但對於我們一般的認知有所改變了。而面對共線性問題,因為本次迴歸僅考慮個別族群個別因素,未將其他因素考慮進來。諸如性別、教育、人口等因素。
(R97341056 國發所陳韋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