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得分配越形惡化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96年度公佈之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最高20%家庭所得組可支配所得,與最低20%家庭所得組可支配所得比較,自94年的6.04倍,95年為6.01倍,並無明顯變化;惟近年來由於情況的改變,許多統計數據,總體的指標與個別指標發生很大差距;如最近大家所關注而最不能理解的:一般民眾都感受物價明顯上漲,但主計處公佈的物價指數確係波動微小,產生嚴重落差。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96年度公佈之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最高20%家庭所得組可支配所得,與最低20%家庭所得組可支配所得比較,自94年的6.04倍,95年為6.01倍,並無明顯變化;惟近年來由於情況的改變,許多統計數據,總體的指標與個別指標發生很大差距;如最近大家所關注而最不能理解的:一般民眾都感受物價明顯上漲,但主計處公佈的物價指數確係波動微小,產生嚴重落差。
更嚴重的是,最低所得組由於所得減少,為維持必要的生活消費,在近七年中,有三年入不敷出,儲蓄變為負數,不是動用過去儲蓄,即是借債貸度日。另四年雖有儲蓄,亦微乎其微,去年每戶儲蓄僅183元;而最高所得組七年來每戶儲蓄,每年都維持在60萬元以上。由於高低所得組每年產生的儲蓄,差距過於懸殊,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已造成未來貧富差距更為惡化的基因。[1]
[1] 經濟日報,社論,(2007/09/06)
二、金融風暴之後所得差距更形惡化
依據【中國時報】報導台灣貧富差距如脫韁野馬、愈拉愈大!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最新統計,以全國五三七萬綜合所得稅申報戶分為二十等分,二○○七年位於金字塔頂端最高五%的平均所得為四二八萬餘元,位於最底層五%平均只有六萬九千多元,兩者相差六十二倍,創下歷史新高。近年來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國內失業率飆升,勞動階級的經常性薪資負成長,再加上不當的減稅政策,勢必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政大財政系教授曾巨威認為,先前政府推動實施最低稅負制,原本希望可發揮所得重分配的功能,但成效並不如預期。
依據【中國時報】報導台灣貧富差距如脫韁野馬、愈拉愈大!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最新統計,以全國五三七萬綜合所得稅申報戶分為二十等分,二○○七年位於金字塔頂端最高五%的平均所得為四二八萬餘元,位於最底層五%平均只有六萬九千多元,兩者相差六十二倍,創下歷史新高。近年來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國內失業率飆升,勞動階級的經常性薪資負成長,再加上不當的減稅政策,勢必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政大財政系教授曾巨威認為,先前政府推動實施最低稅負制,原本希望可發揮所得重分配的功能,但成效並不如預期。
三、都會區所得交鄉村為高,北部所得高於南部
在製造業大量外移,勞動力需求減少下,南部縣市家戶所得顯著低於北部,除因受 到景氣不佳影響外,產業結構調整也是原因之一。南部地區傳統上仍以製造業為主,在製造業外移,失業人口增加,家戶所得自然不容易提高;反之,北部地區的大台北地區受惠於金融業、商業等服務業發達,受到傳統產業外移影響不高;另外新竹地區則因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支付之薪資所得亦較一般產業為高,都是使北部地區家戶平均所得得以逐年提昇,甚至高於南部最大都會高雄市的原因。
國發所碩一/龔仕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