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現代社會的偏差問題--台灣自殺現象之空間分析(2)

本作業主要研究之對象為25歲至59歲的青壯年人口及60歲以上之老年人口的自殺現象,並提出下列假設:(一)人口密度及人均所得越高之地區,都市化程度越高,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越大,且家庭型態多為小家庭制,因此研究對象之自殺率也越高。(二)60歲以上離婚或未婚的獨居老人越多的地區的自殺率越高。(三)25歲至59歲失業率越高的地區的自殺率越高。(四)由於某一時期的危機(如921大地震)會產生脫序型自殺者,因此自殺會有群聚的現象。

分析結果(一)25歲以上自殺者之空間聚集分析,透過全區域空間自相關指標(Moran’s I)檢定,25-59歲自殺者檢定p<0.05達顯著水準,且區域空間自相關指標(LISAMoran)亦達到p<0.05顯著水準;60歲以上自殺者Moran’s I檢定未達顯著水準,但再進一步分析其LISAMoran達p<0.05顯著水準。無論25-59歲或是60歲以上之觀察對象,在台北地區均呈現明顯聚集的現象,25-59歲自殺者男性多集中在都會地區或加工出口區(如:高雄楠梓、左營、鳳山等地),女性較不明顯;60歲以上自殺者多集中在人口外流嚴重之地區(如:古坑、土庫、內埔等地)。(國發所 黃佳婷 P97341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