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誰在製造垃圾?

誰在製造垃圾?-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分析

現今社會日益講求環保,舉凡減少使用塑膠筷、塑膠袋、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環保概念,皆是希望能減少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希望人與環境可以達到永續共存的境界。然而,儘管環保觀念受到大力提倡,但實際成效究竟如何呢?因此,本文想要看看,到底哪些縣市的垃圾量較多?造成的原因為何?






左圖為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多寡的分布圖。
以藍色區塊的垃圾量較少,橘色區域的垃圾量較多。
















從盒狀圖(Box Plot)的分布,可明顯看出花蓮縣、嘉義縣市、新竹市的每人每日垃圾量明顯多於其他地區。其中又以嘉義市的每人每日垃圾量0.89公斤為最多。花蓮縣、新竹市以0.85公斤次之,嘉義縣也有0.8公斤。而每人每日垃圾量最少的縣市,則由臺中市以0.47公斤拔得頭籌,南投縣(0.59公斤)、宜蘭縣(0.61公斤)緊跟在後。

究竟為什麼某些地區會製造出較多的垃圾量呢?
筆者將以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工廠密度及垃圾妥善處理率、垃圾回收率來進行分析。選擇此四項變數的原因,在於筆者的四個假定:
(1) 可支配所得較高者,有可能會買較多的物品,因此製造較多的垃圾。
(2) 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會製造大量的垃圾,因此,工廠密度高的縣市,平均每人的垃圾量也會比較多。
(3) 垃圾妥善處理率則為筆者假定,處理率愈高的地區,其對控制垃圾量的概念也愈清楚,因此這些地區的垃圾量應該也比較少。
(4) 垃圾回收率愈高的地區,其對控制垃圾量的概念也愈清楚,因此這些地區的垃圾量應該也比較少。
從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與其他變數的散佈圖(Scatter Plot)來看。


右圖為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兩者的關係並不大,亦即,可支配所得較高者,不見得會製造出較多的垃圾量。因為他/她的錢可能會用於儲蓄、投資或其他地方。





再看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與工廠密度的相關分析,兩者呈現負相關。因此,無法證明工廠是製造垃圾量的主要來源,前述推論不成立。



另外,從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與垃圾妥善處理率的相關分析指出,垃圾愈多的地區,其垃圾妥善處理率也愈高,顯示各地區為了處理大量的垃圾,必須提高處理的效率。

最後一項變項,從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與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的相關分析呈現較高的負相關,顯示回收率高的地區,其垃圾量也較少。
是否有鄰近效應?
從93年度各縣市每人每日垃圾量之分布進行Moran’s I檢定,結果得出Moran’s I=0.1895,未達顯著水準。可見鄰居對每人每日垃圾量的影響程度不高。


















再進行LISA分析發現,只有台中縣和彰化縣具有Low-Low的顯著關係,整體而言,看不出明顯的相關性。因此,個別縣市可能因不同的政策而差異頗大,必須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評估才能得知。(國發所碩一梁婉玲R98341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